当前位置: 首页 >> 热点 > > 正文

要闻:朱元璋称他为明代的开国文臣之首,他是谁?

2023-07-05 07:00:19来源:写乎

作者:赵心放


(资料图片)

宋濂是元末明初著名政治家、文学家、史学家、思想家,“明初诗文三大家”之一,其他两位是高启、刘基。又与章溢、刘基、叶琛并称为“浙东四先生”。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“开国文臣之首”。

(一)出身贫寒好学守信

宋濂自幼家境贫寒且多病,曾师从元末古文学者吴莱、柳贯、黄溍等人,他一生学习刻苦,后人评价他从从小学到老,每天都捧着书在学习,把书上的知识都学懂掌握了的。即“自少至老,未尝一日去书卷,于学无所不通。”

宋濂六岁时开始发蒙,读书速度快且能作出笔记。九岁能作诗,世人都称他为“神童”。他十五岁那年,有个乡邻不相信宋濂记忆好的传言,邀请他到自己家来当面测试,随机抽取一些书中的章节要求宋濂背诵,宋濂很快就一字不漏地背下来。那乡邻大为惊异,叫道这个孩子天分非凡!

由于家里很穷,没钱买书,只好向朋友借阅。他很讲信用,硬是做到了有借有还再借不难。有一次他借到一本自己十分喜欢的书,越看越有兴趣,他打算把它抄下来。约定还书的时间快到了,他决定连夜抄,可是那时正处于隆冬季节,晚上坐在桌子旁寒气逼人,手冻得冰冷僵直。妈妈发现了,劝他明天再抄。他说明天就要还书,今晚必须抄完哦。妈妈说,人家有不少书,又不是等着要看这本书。宋濂说,做人要讲信用,必须按约定的办,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。第二天,他按时去还了书,借书的朋友很高兴,指着自己收藏的几大柜子书说,你随便挑随便借去看吧。

有一次宋濂要到一个很远的地方去向一个著名学者请教,并且约定了见面的时间。殊不知出发那天下起了鹅毛大雪,妈妈说这样的天气不方便出门,何况学者住家那里也可能大雪封山了,你就改个日子去罢。宋濂说失约是对学者的不尊重,不管风雪再大我都要按时出发。当宋濂达到学者家时,学者称赞说,守信好学的年青人,将来肯定有出息。

(二)深受朱元璋的倚重

由于他的名声远播,元朝廷曾征召他去做官,他以奉养父母为由加以拒绝。后来朱元璋征召,他欣然应命,被明朝廷任命为《元史》总裁,后官至翰林学士承旨,知制诰。明朝建立之初,朝廷需要建立很多规章制度及礼仪,相当大一部分由他构思及拟定。朱元璋夸奖他是“开国文臣之首”。

朱元璋对博学多才的宋濂十分倚重,放手使用,请他当长子朱标的老师,用儒家思想文化来教导培养自己未来的接班人,同时还教几个亲王读书。从洪武五年(1372年)开始的十多年里,他专职任太子的老师。太子对他非常佩服,可以说到言听计从的地步。朱元璋当着众大臣的面,曾称赞宋濂是圣人之下,君子之上的贤人。

朱元璋这人疑心病很重,不少开国功臣,无论文的武的,到头来被他免职或杀掉的不少,但宋濂却是个例外。笔者分析,这得益于宋濂性格慎密、说话谨慎。

他在宫中和皇上应对的话从不出来说给其他人听,起草文件的底稿一律销毁从不保留。对于皇上的询问,不管是公事或是私事,一律照实回答从不隐瞒。有一次宋濂家中来了客人,他拿出酒来办招待,两人边喝边聊。那天朱元璋恰好暗中派人去侦查过。第二天朱元璋随意问他家里来客没有,喝了酒吗等,他一律据实回答。朱元璋笑着说,你没撒谎,一点也没欺骗我啊。

宋濂为人胸怀坦荡、从不在背后议论人家的是非功过。有次朱元璋询问他对朝廷大臣的看法,宋濂说只与能和自己相处的人为友,与不能相处的人不为友,其他的我就不知道了。有次刑部主事上了本万言书,直言朝廷的得失,不少朝臣认为他诽谤了皇帝。朝廷准备将他治罪。宋濂说,刑部主事是忠于朝廷的,皇上要广开言路,就要耐心地听取各方面的意见。朱元璋仔细看了刑部主事的万言书后,的确感到有很多可取之处。朱元璋给大臣们说,要不是宋濂,我可能就要治上书者的罪了。宋濂不仅是君子,还是一个贤人。

据说某年日本国使臣奉圣旨到中国来,其中有件事就是向宋濂求文章,礼物嘛就是一百两黄金。宋濂坚决推辞礼物。朱元璋知道了,问他是何原因。宋濂回答说,我是堂堂华夏之国大臣,如果收受了蛮夷小国的金钱,那是损害了国体啊。

(三)明初文学风尚的典范

在明朝一代,开私人藏书风气者,第一位就是宋濂。他的著作很多,主要是传记和散文,文字或雍容典雅,或质朴简洁,各有特色。

他与元末著名诗人杨维桢是好朋友,杨去世后,其家人请宋濂为他写墓志铭,宋以真实、质朴的笔调描述了他心胸开阔、不拘俗礼的性格,受到了人们的好评。他写的《王冕传》,是笔者当学生时学过的语文课文,写王冕读书写得颇有情趣。

王冕七八岁时,父亲叫他去放牛。他把牛牵到山坡上后,偷偷到学校去听课,下午听完课回家后,才知忘记把牛牵回来,挨了父亲的一顿好揍。还是母亲的心疼他,说儿子这么喜欢读书就让他去读吧。王冕学习十分用功,夜晚偷偷跑到庙子里,坐在大佛的膝盖上读书,一直到天明......半个世纪过去了,笔者还清楚地记得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,很真实感人的。

【作者简介】赵心放,重庆市杂文学会会员。

小编提示: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,敬请转发和评论

标签: